我的第一年,我想对你说(八)/致青春--有时花开
致青春—有时花开
619E 杜晓敏
天朦朦亮时,你从晨曦中醒来,每一天阳光的绽放,都照亮你成长的土壤,你细细品味过露水的甘甜,也曾经历过风雪的洗礼,现在的你,终于能稳稳地扎根在大地,拥抱每一缕吹过的微风,而脸上泛起的涟漪,是你走过的成长与青春。
刚来邵逸夫医院工作时,我真的就像一张白纸,即使有了为期十月的实习,但感觉还是一个新的开始,自己也不知道会被描画成什么样子。当心态开始变化,突然觉得自己应该要成长,要承担,学会把自己放在一个主动的位置,是我面临的第一个课题;刚来泌尿外科时,我对于这方面的专科知识储备并不充足,这让我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,很多病人的问题我无法回答,很多知识我也不理解,每一天的上班对我来说就是煎熬,因为在过程中我会发现,有无数的挑战在等着,有好多个“不知道”无法给出答案,问题来的时候, 我只有无奈,面露难色。当我调整好心态,准备接收新知识的时候,会发现信息量很大,要记的东西很多,今天记住的可能明天就会被覆盖,会有一点焦虑,但是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”这个方法真的很好用,每天记一点,三五天巩固一次,慢慢的就会发现一切开始有起色,原来一开始的“不知道”、“可能”都在变少,我不再被动,变得确定,变得自信,这意味着我已经走向主动,不会害怕病人的询问,也能主动去和病人沟通,因为有很多东西可以表达,而成长已经悄悄发生了。所以所有的自信与他信,都源于你有充足的准备。
三个月的跟班真的一转眼就结束了,农夫都在等待着这颗新种子的发芽与开花。这使你有一点畏惧,害怕自己承受不了风吹雨打,害怕即将到来的孤单成长。
独立当班是我面临的第二个课题。我开始新的思考:如何上班,如何上好一天班?回忆三个月以来,每一天的工作流程,我把它都按时间顺序写下来,让自己心中有所条理,就会发现其实每一个时间点,都有它应该完成的事情,就像一个算盘,只要学会自己去衡量,框架结构里,每一个算珠都是可以调拨的地方,就像急诊抽血 应该比普通输液的病人要优先;接收手术病人应该比普通病人的咨询要优先;疼痛、出血这些情况的处理要比一个普通的检查要优先……按部就班的前提下,永远把更容易影响生命的事情放在前,其余的适当靠后,慢慢的经验累积与调整,这样就可以把每一个算珠都放在最合适的位置,就可以打得一手“好算盘”!
敬畏生命或许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难题。我们在医院工作,看多了生死,但不应该看惯生死。生死一瞬间的紧张与神圣,只有自己经历过才能有所体悟。
一天晚上七点,一个肾造瘘穿刺术后的病人返回病房,我像往常一样去测量生命体征,但第一眼就觉得病人的脸色不太好,果然血压非常低,说实话,心里有点发毛,一是因为病情,二是自己虽然学了很多应急的知识,但也没有实战经验,心里没底。赶紧去叫了值班医生,打针、抽血、输液、输血,及时的按照医嘱去执行,血压也是5分钟测一次,血压慢慢在回升,病情慢慢稳定,病人觉得舒服一些以后,还反过来安慰我“没事了,我自己知道,你放心好了”,我不敢就这样离开,我的心也跟家属一样紧张,充满焦虑不安,这一刻,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生,什么是死,什么是命悬一线。第一次紧张地自己什么都不会,手足无措,我告诉自己不要慌张,记得寻求帮助,通过别人的引导,让自己慢慢成长,或许下一次再发生,就会发现自己已经不是什么都不会,知道要抽血备血,知道要开通静脉通路,知道要吸氧监护,其实这一切一开始都会,只是缺少的是那一份历练。当紧急情况发生的时候,每一个人都会紧张,这个问题无关新手还是老手,那是关于生命。过程中成长的是一份经验的丰富与心态的沉稳。我们踏入医学院时,都曾庄严宣誓以救死扶伤为己任,希望你真的能够杠起这样一份责任。每一份成长或许都伴有泪水,苦痛会减慢向前的脚步,但不会停止,也不要输给那一点恐惧与彷徨,我们虽是提灯前行,但也能照亮彼此的路。
黑暗降临时,你缓缓睡去,去聆听清风的耳语,数一数天上的星星,伸一个懒腰,做一个好梦,梦里花开满地,曾经的荆棘是你取之不尽的营养,行走的路上是战友与你并肩同行,走过的曲折是你用之不竭的财富,我想这就是我们最好的青春。619E 杜晓敏